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共设8个研究方向:地基处理、地下工程、桩基工程、海洋岩土工程、土动力学与地震工程、岩土工程安全与防治、交通岩土工程、环境岩土工程。
1、地基处理
针对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软土地区工程建设需求,侧重研究软粘土工程性质,地基处理新技术,特别是软黏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软黏土地基工后沉降计算理论和实用计算方法,软黏土地基按变形控制设计理论,软黏土地基岩土工程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解决软黏土地基地区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
软黏土强度和变形特性
-
复合地基理论及技术研究
-
排水固结与电渗
-
水泥土固化
-
地基处理新技术
-
按变形控制设计理论
2、地下工程
针对地下空间及地下交通工程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复杂环境,该方向重点研究水土压力计算,环境效应,防水技术,地下结构性能和耐久性等,解决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中遇到的理论和技术难题,满足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 基坑工程
- 隧道工程
- 地下水控制
- 施工环境效应及控制
- 地下结构韧性及耐久性
- 智慧化监测
3、桩基工程
桩基广泛用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海洋工程和港口码头工程等,随着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洋采油平台的建设,大直径超长桩不断出现,本方向重点研究复杂环境下桩基工程的承载特性和变形规律以及设计计算方法。
- 桩基计算理论及设计方法
- 复杂工况下桩基工作性状
- 桩基动力学与桩基防震减灾
- 成桩过程模拟与质量控制
- 新型低耗高效桩基技术
4、海洋岩土工程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跨海大桥,穿越江海隧道,采油平台等重大工程的出现,涉及与海洋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成为主要挑战,本方向重点研究海底基础建设中有关的理论和技术难题。
- 海洋土力学
- 海上结构物基础
- 深海管道工程
- 浮式平台锚泊系统
- 波浪—海床—结构相互作用
- 海底储碳
5、土动力学与地震工程
本方向主要研究软土的动力特性,各种复杂动荷载下土体的动力响应、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以及地震过程中相关的土体液化、震陷及地下结构的动力失稳等问题,推动我国在抗震减灾方面的技术进步。
- 土体动力特性及测试技术
- 复杂场地下土体动力响应
- 振动对环境影响及防治
- 土体震害判别与灾害评价
- 地震中地下结构的动力失稳
6、岩土工程安全与防治
本方向针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研究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
- 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研究
- 地下空间安全与防护
- 浅层气与软弱土影响
- 海岸及近海结构安全
- 边坡灾害预警与治理
- 岩溶塌陷灾害防治
7、交通岩土工程
伴随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兴建大量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建设与运营引发环境振动,路基服役性能劣化等岩土工程问题。本方向主要研究软土动力特性,交通引起环境振动评价与防治、交通设施智能监测等方面研究,促进我国绿色、智能交通设施发展。
- 路基长期沉降特性及控制
- 地基加固技术和稳定控制
- 路基替代填料资源化利用
- 隧道全寿命周期建管养技术
- 交通荷载环境振动效应与控制
- 大型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基础
- 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感知和数字孪生
8、环境岩土工程
本研究方向针对受温度影响以及被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岩土环境,开展多场耦合、污染土体加固处理技术和污染物在土体中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解决受污染土体环境的修复、加固及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 地下水开采
- 临近施工的环境效应与控制
- 污染物运移及治理
- 垃圾填埋场
- 潮湿环境下遗址保护
- 采空区工程建设